李建明教授
李建明 男,1956年4月生,江苏常熟人,法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诉讼法学硕士点负责人。江苏省校外研究基地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司法改革与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
人物履历
1978年至1985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
1985年以后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法学研究工作,曾任江苏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副所长、所长,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2年10月赴德国作访问学者,在德国基尔大学研修经济刑法一年;
1997年开始任南京师范大学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2001年5月作为特聘教授调入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工作。
社会任职
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江苏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南京市人民检察院、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江苏省委组织部聘为江苏省领导干部选拔考试命题专家。此外,曾兼任南京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南京市人民政府第四届经济社会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获得荣誉
1998年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2000年被江苏省法学会评为首届江苏省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2016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奕熙精英教师奖”。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领域为诉讼法学。刑事司法错误问题和刑事诉讼法中的人权保障是其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主要成就
先后主持国家级、部省级项目多项,公开出版著作(包括主编、独著、合著、合作编著)法学类专著、工具书、教科书、科普读物等共21部。有14项研究成果分别获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法学会、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法学会以及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优秀成果奖。公开出版《冤假错案》、《刑事司法改革研究》、《刑事司法错误》等专著多部,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重要刊物上发表《检察机关侦查权的自我约束与外部制约》、《刑事错案的深层次原因——以检察环节为中心的研究》等学术论文数120余篇,先后承担“刑事司法错误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多项。另有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规制与法律监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法学会第三届优秀法学成果二等奖,《刑事司法错误》获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代表性论文有《错案追究中的形而上学错误》、《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等。
主要论著
名称 |
刊载 |
年度 |
认罪认罚案件速裁程序研究 |
人民检察 |
2016年 |
人民检察 |
2015年 |
|
《刑事诉讼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4年 |
人民检察 |
2013年 |
|
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与坚持党领导司法的辩证关系:以刑事错案预防为视角 |
唯实 |
2013年 |
《刑事司法错误 以刑事错案为中心的研究》 |
人民出版社 |
2013年 |
适用监视居住措施的合法性与公正性 |
法学论坛 |
2012年 |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品格与态度 |
法学研究 |
2012年 |
羁押制度改革对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的兼顾 |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
2012年 |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
2012年 |
|
优化权能结构:检察权优化配置的实质 |
河南社会科学 |
2011年 |
侦讯程序对权利保障与讯问效率的兼顾 |
中国刑事法杂志 |
2011年 |
江海学刊 |
2010年 |
|
检察机关侦查权的自我约束与外部制约 |
法学研究 |
2009年 |
政法论坛 |
2009年 |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09年 |
|
关于刑事诉讼参与人控告权保障制度立法的思考 |
法商研究 |
2008年 |
署名举报人对检察机关不立案决定的监督 |
人民检察 |
2008年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
2008年 |
|
诉讼过程法律评价与社会评价的冲突 |
法学评论 |
2007年 |
人民检察 |
2007年 |
|
宽严相济政策对犯罪控制效率的兼顾 |
现代法学 |
2007年 |
收受他人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对受贿罪构成的影响 |
人民检察 |
2007年 |
鼓励涉嫌犯罪者合作与提升刑事追诉效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37条的启示 |
南京社会科学 |
2007年 |
刑事错案的深层次原因——以检察环节为中心的分析 |
中国法学 |
2007年 |
学海 |
2007年 |
|
死刑复核程序的功能目标与程序构建 |
江海学刊 |
2007年 |
刑事证据相互印证的合理性与合理限度 |
中国检察官 |
2006年 |
刑事错案预防的宏观对策研究 |
人民检察 |
2006年 |
人本主义与刑事司法理念的重塑 |
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 |
2006年 |
人权保障视野中讯问方法的合法运用 |
现代法学 |
2005年 |
刑事律师法律地位的三维考察 |
学海 |
2005年 |
刑事庭审质证形式主义现象之批判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5年 |
刑事司法的国际性准则与国情特殊性之冲突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
2005年 |
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的效力探讨 |
人民检察 |
2005年 |
刑事司法过程的社会效果与社会成本——关于刑事司法效率的思考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年 |
死刑案件错误裁判问题研究——以杀人案件为视角的分析 |
法商研究 |
2005年 |
初论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 |
南京社会科学 |
2004年 |
检察权独立行使的相对性——兼论列宁关于检察机关垂直领导的思想 |
政法论坛 |
2004年 |
错误的刑事羁押与国家的赔偿责任 |
现代法学 |
2004年 |
论立案审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年 |
政治与法律 |
2003年 |
|
重新认识取保候审的法律性质的 |
法学 |
2003年 |
取保候审法律性质的错位——兼论保释制度代替取保候审不必要性 |
2003保释制度国际研讨会 |
2003年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2003年 |
|
江海学刊 |
2003年 |
|
重复性刑事司法错误的三大原因 |
政治与法律 |
2002年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2年 |
|
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 |
2002年 |
|
加入WTO对我国地方法制建设的影响评价 |
学海 |
2001年 |
人民检察 |
2000年 |
|
法学研究 |
2000年 |
|
南方经济 |
1999年 |
|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998年 |
|
社会科学 |
1997年 |
|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后的政企分离问题 |
江海学刊 |
1997年 |
市场经济需要反倾销法研究——评《反倾销法研究》 |
中国法学 |
1996年 |
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利益目标 |
法制现代化研究 |
1996年 |
环境导报 |
1996年 |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1996年 |
|
略论免予起诉制度的问题及其改革 |
学海 |
1995年 |
法制现代化研究 |
1995年 |
|
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 |
法学天地 |
1995年 |
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几点思考 |
法学研究 |
1995年 |
论环保法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
江海学刊 |
1994年 |
法学天地 |
1994年 |
|
河海大学出版社 |
1991年 |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199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