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英才
王晖
发布时间: 2016-10-31 浏览次数: 4559

王 晖教授

 

IMG_256

王晖,男,汉族,1962年10月生于武汉市,籍贯广西;研究生学历,文学博士学位,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

 

人物履历

IMG_256 1984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7至1988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1998年在教育部中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高等学校干部进修班学习;

200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2至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获博士后证书;

2005年分别在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第五届高级研讨班(中青年文学理论评论家班)和中国文联首届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习;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访问学者。

  1984年起先后在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师范大学等校任教,历任系副主任、校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1997年任副教授

  2003年任教授;

  2005年7月至今,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其中2005年8月至2010年9月任特聘教授);

  2006年任博士生导师。

 

IMG_256 获得荣誉

2000年“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回眸”获中国文联首届文艺评论奖三等奖;

2002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03年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3年“百年中国报告文学的体裁变迁”。海南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省级论文二等奖;

 2004年“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中国新文学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5年被江苏省人事厅授予“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

2005年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2008年“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研究”,江苏省第三届紫金山文学奖;

 2010年“从文学纪实到影像呈现”,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六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

 2011年“从文学纪实到影像呈现”第二届飞天电视剧论文评选评论类三等奖;

 2011年“从文学纪实到影像呈现”第二届“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三等奖;

 2012年“近年电视电影的现实关注与文化立场”,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七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

 2012年“裂变与复兴——新世纪十年报告文学回眸”第三届“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三等奖;

 2012年“时代文体与文体时代”,首届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奖;

 2012年“时代文体与文体时代”,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IMG_256

研究方向

主要致力于当代文艺理论与文体批评、中外现代非虚构文学和影视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注重学术研究的原创性和实证性,注重研究的方法与视角及其理论建构。他对于小说、散文、诗歌和影视的文体学研究具有浓厚的当代性色彩,显示出宏阔性和思辨性。他的以报告文学、非虚构小说为主体的中外非虚构文学研究,在目前国内该领域的研究中名列前茅,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学术专著《百年报告文学:文体流变与批评态势》出版后,被学界认为是“全新打造了报告文学的理论体系,……成为当代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开启新视窗的一个重要标志。”

 

科研成就

独立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资金、省社科基金项目等6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电影艺术》、《人民日报》、《文艺报》等50余家海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比较文学三百篇》(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外散文辞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世纪海洋诗精品赏析选集》(台北诗艺文出版社)、《文学风雨四十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争鸣述评》(武汉大学出版社)等著述15部。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文摘报》、《中国文学年鉴》、《中国学术年鉴》、《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人民文学出版社《年度文学评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文情报告》、《年度中国文坛纪事》、山东文艺出版社《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批评卷(北大年选)》、上海大学出版社《20世纪中国文艺思想史论》、福建人民出版社《观点——2003·文学》、《中华文学选刊》、《南方文坛》、中国文学网和中国作家网等国内近30家权威文摘书刊、年选、年鉴和网站等全文转载、收录、摘录或引述观点,

 

承担研究项目

1. “八、九十年代广东非虚构文学研究”, 广东省高校“八五”期间青年教师社科研究项目,1995-1997年;

2.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的文体流变”,海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JSK200318,2003-2004年;

3. “20世纪末中国写实文学的整体研究”,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NSK03-03,2003-2004年;

4.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现状、特点及走向”,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资金项目,2004-2006年;

5. “20世纪末中国写实文学的整体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金项目,项目编号:2003034056,2003-2004年;

6. 教育部2004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NCET—04—0840,2005-2007;

7. “当代中国非虚构文学文体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509012,2005-2008年;

8. “中国报告文学60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资金项目,项目编号:0904003,2009-2011;

9. “中国报告文学诗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9YJA751046,2009-2012。

 

主要论著

主要论著

刊物

年度

2014年中国电影:逆袭与突破

《中国作家》(影视)

2015年

真相与记忆:历史叙述的影像出新——评《1937·南京真相》和《1937南京记忆》

中国电视

2015年

诗性地寻找自己的真相——任林举创作散论

当代作家评论

2015年

别样的在场与书写——论近年女性非虚构文学写作

文学评论

2015年

新世纪江苏散文创作倾向的管窥与反思

江苏社会科学

2015年

“看不见战线”英雄的独特再现:评电视连续剧《于无声处》

中国电视

2015年

2014年报告文学:融媒体时代的生态、守正与新变

文艺报

2015年

现实、地域与人生的多彩再现——近年江苏报告文学观察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写出了人物的精气神

博览群书

2014年

报告文学,价值几何?

博览群书

2014年

新香港的真实书写

文艺报

2014年

信仰的力量

文艺报

2014年

真情书写“卑微的高尚者”

文艺报

2014年

 一曲深情长歌——读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

光明日报

2014年

拿来与缺失:关于中国报告文学理论建构的反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

旷世国难的文学证言

文艺报

2014年

乒乓梦之旅的真情再现

文艺报

2014年

2012年报告文学:“正能量”与新生代

文艺报

2013年

特殊群体命运的艺术再现——评刘国强报告文学《日本遗孤》

当代作家评论

2013年

史料化、商业化与粗糙化——对近年来报告文学创作的反思

光明日报

2013年

迷失、创新、重组与博弈——2012年中国电影年度观察

《中国作家》(影视)

2013年

应对•调整•出新——2012年中国电视剧创作概观

《中国作家》(影视)

2013年

还原、挖掘与启迪——评《朋友,我能给你什么》

当代作家评论

2012年

裂变与复兴——新世纪十年报告文学回眸

南方文坛

2012年

“四位一体”角色的形象写照——读傅溪鹏《深•秋》

文艺报

2012年

高等教育反思的锋芒和新声——评黎化长篇报告文学《沿着陶行知的足迹》

文艺报

2012年

率兰徒丈⑽牡男醋髑阆?

文艺报

2012年

“无名”时代的非虚构叙事——关于2011年报告文学的对话

文艺报

2012年

民族传奇的审美呈现

文艺报

2012年

以文学彰显国家精神

人民日报

2012年

文体属性探寻的历史流变——中国报告文学诗学回眸之一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1年

多元声音下倡导独立“评格”

光明日报

2011年

由“深入”到“深刻”——近年女性非虚构文学写作考察

光明日报

2011年

“非虚构”的内涵和意义

文艺报

2011年

“不可复制人生”的精彩呈现——评傅宁军的《李敖:我的人生不可复制》

文艺报

2011年

历史真相的艺术再现与反思

文艺报

2011年

个性凸显的艺术传达——评李鸣生长篇报告文学《发射将军》

中国作家

2010年

报告文学:现时代的文体存在——兼与黄浩、黄凡中先生商榷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新世纪十年:报告文学的裂变与复兴

光明日报

2010年

《时代文体与文体时代》——近30年中国写实文学观察

人民出版社

2010年

永恒主题的现实书写

文艺争鸣

2010年

贺岁片与软实力——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之一种观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0年

“艺术的文告”:真的底线、善的方向和美的面容

文艺争鸣

2010年

近年来电视剧经典改编与翻拍趋向与反思(提纲)

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

2010年

从文学纪实到影像呈现——以电视剧《奠基者》为例

中国电视

2010年

近年电视电影的现实关注与文化立场

电影文学

2010年

孜孜以求 焕发新声——评章罗生《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审美新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视野、视角与方法——读邹建军《“和”的正向与反向》

当代外国文学

2009年

评丁晓原的《文化生态视镜中的中国报告文学》

文艺争鸣

2009年

民族飞天梦的激情书写——评长篇报告文学《千古一梦》

人民日报

2009年

独具风采的散文史——读范培松《中国散文史》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

新文学农民叙事的重审与发见——读《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

文艺报

2009年

2008年报告文学主题解读

文艺报

2009年

悲壮的拯救  艺术的报告

文学报

2009年

为历史存留活的现实和人性的善美——评陈歆耕的《废墟上的觉醒》

文汇读书周报

2009年

回到原典 重新出发——报告文学现状之管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年

批评的四足鼎立与伦理重建

文学自由谈

2009年

新写实小说:“写实”意向与文本表达

江苏社会科学

2008年

阐释与反思:文学史视野中的新写实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历史意识与历史书写——观察近30年文学的一个视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城市文化与影像表达——以《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中的南京为例

理论与创作

2008年

论《马家军调查》——价值和意义

文艺争鸣

2008年

内力与魅力:转折时期报告文学的审美态势

江海学刊

2008年

开放前沿的中国命运

人民日报

2008年

奥运建筑:张力尽显的诗意写实

文艺报

2008年

2007年报告文学的年景写意

文艺报

2008年

论非虚构文学:当下状态与理想境界

文学报

2008年

转折时期报告文学的审美之维

文艺报

2007年

主持人语

世界文学评论

2007年

二元文本的艺术张力——诺曼·梅勒《夜幕下的大军》的叙事伦理分析

外国文学研究

2007年

严峻现实的直击与批判——读《最后的堡垒——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最新报告》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当代中华文学:语境、内涵和意义——以若干当代文学史教材为例

文艺争鸣

2007年

20世纪末中国写实文学论

文艺研究

2007年

公平与正义的文学思考

文艺报

2007年

作家文本与理论——关于晚近报告文学脉象的对话

中国作家

2007年

非虚构文学:影响、异议、正名与建构

中国作家

2006年

关于当下报告文学状态的思考

文艺争鸣

2006年

创富与和谐的形象解读

文艺报

2006年

2005年报告文学观察录

文艺报

2006年

百般算计不如一颗单纯的心——从《夜宴》看冯小刚的“欲望”影像

电影文学

2006年

乡村前沿状态的报告与思考

文艺报

2006年

新世纪报告文学:传承、新变与困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

“写实文学”阐释的历史性与当代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报告文学本性的执著坚守

文艺报

2005年

学者散文批评的维度

学术研究

2005年

诗意的报告

文艺报

2005年

晚近写实文学的核心原则与价值体现

文艺评论

2005年

《现实与虚构:当代文学文体批评论》

作家出版社

2005年

历史局限与当代观照——关于写实文学的阐释与研究方法

理论与创作

2005年

报告文学:作为非虚构文体的文学魅力

甘肃社会科学

2005年

事件•创作•批评——关于当下报告文学局势的对话

文艺报

2004年

新世纪报告文学:前沿观察与思考

文艺报

2004年

意识形态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

社会科学辑刊

2004年

文体学与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研究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周瘦鹃散文简论

苏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3年

学者的思与诗——费孝通社会调查和杂文简论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3年

报告文学:现代性的追寻与反思

文学评论

2003年

二十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的叙述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

2003年

《百年报告文学:文体流变与批评态势》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本位坚守与叙说新创——论20世纪报告文学作家的文体意识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

赵瑜报告文学论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本位坚守与叙说新创——论20世纪报告文学作家的文体意识

文艺报

2003年

独特的“看法”与“写法”

深圳特区报

2003年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的文体传播与媒体制约——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之五

文艺评论

2002年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的体裁变迁——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

社会科学辑刊

2002年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语言体式的趋态、特征与基调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

身份变异与文体嬗变——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之四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年

艺林散叶也生花——郑逸梅补白文本简论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

报告文学文体规范新释——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之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

晚近学者散文批评的解读

文艺评论

2001年

文体批评史:体系建构与历史描述的新意——评《20世纪中国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

江苏社会科学

2001年

20世纪中国散文的反思与建设──读《两岸四地百年散文纵横论》

中国文学研究

2001年

余光中的散文理念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

构建个性化的述史空间──读《中国散文批评史》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多元文化视野中民众生态与心态的书写方式──《美国梦寻》与《北京人》回眸

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

1997—1999: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回眸——20世纪90年代中国非虚构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之二

文艺评论

2000年

个性化的当代文学史研究──读於可训著《中国当代文学概论》

小说评论

1999年

转型期社会人生的独特观照——卢跃刚报告文学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

1990—1996: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态势

文艺评论

1997年

宏观视野与深入阐释──读於可训《批评的视界》

当代作家评论

1996年

思维模式的转换与文化现象的重构

文艺评论

1995年

激变时期的中美非虚构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

1995年

报告文学中的非叙事性话语

写作

1995年

《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叙事模式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5年

1978—1993:报告文学的商品化趋向

文艺评论

1994年

报纸纪实性特写: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模式

通俗文学评论

1994年

1990:报告文学的得失与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

我看《两个人的会场》

芳草

1991年

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回眸与展望

文艺争鸣

1991

系统、客观的历史之镜

长江日报

1990年

略谈新编教材中的报告文学选目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90年

新意与生机

湖北日报

1990年

非体育精神的形象剖露——评《兵败汉城》

人民日报

1989年

传统报道模式的扬弃

文学评论

1988年

生活真实与非虚构文学作家的真诚

当代文坛

1988年

对于新时期非虚构文学的反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

岂止幽默的欧文——《欧文见闻录》偶感

外国文学研究

1987年

哲理性深度和开放系统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6年

美国非虚构文学浪潮:背景与价值

当代文艺思潮

1986年

《地质之光》的语言特色

语文教学与研究

1985年

 

上一篇: 王建华下一篇: 王刚
Copyright © 2009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学林路2号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