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英才
冯建军
发布时间: 2016-10-31 浏览次数: 5234

冯建军教授

 

 

s2010-11-30-03-31-112ku50rru1z4yt3akblannoe2_%e5%86%af%e5%bb%ba%e5%86%9b1[1] 冯建军,男,1969年生,中共党员,河南南阳人,教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点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学术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教育学原理》编写组首席专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六届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共青团中央主办《少年儿童研究》编委、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编委,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道德教育评论》主编之一。

 

人物经历

IMG_256 1983年—1986年,河南唐河师范学习;

1986年—1990年,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1990年—1993年,河南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1993年—1996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96年—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原理博士生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1999年9月至今,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工作,其中

2006年—2008年,在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学习和工作;

2009年9月—2010年5月,在香港浸会大学教育系开展合作研究;

200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6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曾获荣誉

IMG_256 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十佳”;

南京师范大学“名师工程”首批培养人选;

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获得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

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无锡侨谊小学和学生交流

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道德教育原理研究。近年来主要的研究领域有:“主体间性与类主体教育”、“生命与教育”、“生命化教育”、“教育公正与优质均衡发展”、“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等。

 

主持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以生命为基础的教育理念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促进生命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模式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和谐社会道德教育独特性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中阶段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小学公民身份认同与当代公民教育建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我国教育哲学的世纪反思与人学建构”等课题。

 

 

学术专著

点击进行图片缩放 2000年以来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比较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社会科学战线》等国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50篇,其中100篇左右为核心期刊,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4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教育学的生命立场》、《走向类主体》、《教育即生命》、《主体间性与交往》、《交往的教育过程观》、《论道德和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文化全球化与道德教育》、《教育公正的一般原则》《当代中国教育的双重转型》、《社会转型、教育转型与公民教育》等。

IMG_256 出版学术专著《现代教育原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当代主体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第1版,2004第2版)、《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生命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教育公正:政治哲学的视角》(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教育的人学视野》(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的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当代教育原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等多部。主编《现代教育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版、2006第2版)、《回归幸福的教师生活》(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教育哲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教育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教育基本理论研究20年》(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参编国家规划教材《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现代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德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成果获奖

成果《当代主体教育论》和《生命与教育》分获江苏省第八次、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当代主体教育论》又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教育公正:IMG_256 政治哲学的视角》获江苏省高校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10)、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0)、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3)。“高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系列论文)获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差异与共生——多元文化下学生生活方式与价值观教育》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参编的《教育学基础》和《现代教育原理》均获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主编教材《现代教育学基础》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2005)、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2004),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主要论文

主要论著

刊载

年度

立德树人的时代意义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

新时期我国教育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

教育研究

2015年

公民教育课程及其设计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

论教育民主的特殊性

中国教育学刊

2015年

新时期我国教育哲学三大基本问题

教育研究

2015年

应试教育还在消磨孩子的个性

中国教育报

2015年

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教育

2015年

智能化时代的职业教育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5年

恢复重建以来我国教育哲学三十五年的发展(1979-2014)

教育学报

2015年

承认正义:正派社会教育制度的价值基础

南京社会科学

2015年

人格本位的班主任专业化

教育科学研究

2015年

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公民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

公民社会认同教育:重建公民社会共同体——兼论公民社会认同危机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4年

公民身份:内涵及其扩展

南都学坛

2014年

“树人”需要什么样的道德

人民教育

2014年

走向道德的生命教育

教育研究

2014年

中小学生世界公民身份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国教育科学

2014年

应对多元文化挑战的英国公民教育课程改革

全球教育展望

2014年

公民教育与学校公共生活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

什么是正派的民主教育制度

教育发展研究

2014年

协商民主视野下的公民素质与民主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2014年

论学校教育作为公共生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

学校公共生活的建构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公民正义感及其超越:公民教育的双重任务

教育学报

2014年

学校公共生活与公民教育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

多元文化主义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比较教育研究

2014年

我国世界公民教育的缺失及改善对策

中小学德育

2014年

国民性改造的社会支持与教育使命

南京社会科学

2014年

公民身份: 内涵及其扩展

南都学坛

2014年

社群主义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社会科学战线

2013年

直面公民教育的时代问题本期话题

中小学德育

2013年

以“人”的方式研究“教育与人”的关系

基础教育论坛(文摘版)

2013年

公民身份的自我认同及其教育

现代教育论丛

2013年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教育启蒙的三重转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3年

自由主义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南京社会科学

2013年

西方公民教育思想的论争与弥合

教育科学研究

2013年

教育学研究中的人文性凸显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

回到“人”:世纪之交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共同主题

基础教育

2013年

"接着说":探索教育学教材的创新之路:评《当代教育基本理论论纲》

教育研究

2013年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论研究

全球教育展望

2013年

从知识课程到生命课程:生命教育视野下课程观的转换

课程·教材·教法

2013年

古典共和主义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2013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实现重心转移

教育发展研究

2013年

建立多元的公民身份体系——基于中国的现实

江苏社会科学

2013年

多元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公民身份认同调查是开展公民教育的前提

教育观察

2012年

公民的当代境遇与公民教育的路向选择

探索与争鸣

2012年

走向以质量为核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人民教育

2012年

公民身份认同与公民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2年

向农村学生倾斜更能体现高考公平:从中国人民大学的“圆梦计划”说起

教育科学文摘

2012年

增强教师的生命素养

教育科学论坛

2012年

公民身份的国家认同:时代挑战与教育应答

社会科学战线

2012年

优质均衡视域中的基础教育模式的改革

教育科学研究

2012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教育学刊

2012年

内涵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路向选择

南京社会科学

2012年

教育转型·人的转型·公民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2012年

“德育与生活”关系之再思考:兼论“德育就是生活德育”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

教育转型与教育学转型:基于新中国教育的考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德育怎样关涉人的幸福

中国德育

2011年

公民教育目标的当代建构

素质教育大参考

2011年

重塑青少年信仰教育

人民教育

2011年

优质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目标

教育发展研究

2011年

论当代中国教育的双重转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道德教育:引导幸福生活的建构

高等教育研究

2011年

教师与教育哲学

当代教师教育

2011年

在争论中发展的教育哲学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1年

高中教育公平的哲学基础

教育科学研究

2011年

育怎样关涉人的生活: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

高等教育研究

2011年

促使人的转型:教育转型的核心

上海教育科研

2011年

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内涵、特征及指标体系的建构

教育发展研究

2011年

教育转型:内涵与特点

教育导刊

2011年

论教育质量及教育质量均衡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1年

育转型:从适应社会到引导社会

大学教育科学

2011年

让教育绽放人性的光辉:鲁洁先生教育人学思想述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

中国教育学刊

2010年

回归“真实的人”: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哲学解读

人民教育

2010年

实践人:生活德育的人性之基

高等教育研究

2010年

让教育绽放人性的光辉——鲁洁先生教育人学思想述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走向优质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主题的转换

江苏教育研究

2010年

高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取向与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

2010年

教育成“人”:依据与内涵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0年

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公平的政策建议

人民教育

2010年

普通高中教育机会阶层差异的公平性考量

教育学术月刊

2010年

坚持教育的“育人为本”

江苏教育

2010年

论高中教育机会的差异性公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

全球思考,在地行动——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教育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年

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教育发展研究

2010年

论教育转型

全球教育展望

2010年

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年

多元社会宽容的价值与宽容教育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9年

多元价值时代需要怎样的道德教育

人民教育

2009年

价值多元共生时代道德教育的新使命

教育科学研究

2009年

论教育的外部民主与内部民主

全球教育展望

2009年

教育发展的根本之道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对十年扩招之路的反思

探索与争鸣

2009年

向着人的解放迈进——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回顾

高等教育研究

2009年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核心:活动

江苏教育研究

2009年

中小学学生生活方式的探讨

中国德育

2009年

把握新时期发展河南高等教育的方向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9年

教育市场化与教育公正

高等教育研究

2008年

教育公正与政府责任

教育发展研究

2008年

教育幸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

人民教育

2008年

终身教育:教育公正的内部基础——兼论教育公正的内部障碍

成人教育

2008年

教育学视野中的教育公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教师的专业幸福

中国教师

2008年

多元文化时代道德教育的困境与抉择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论教育制度和教育制度公正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年

教师的幸福与幸福的教师

中国德育

2008年

生命教育:研究与评论

中国德育

2008年

教育自由及其原则:政治哲学的视角

教育学术月刊

2008年

考试“加分”必须符合教育公平

探索与争鸣

2008年

论我国教育制度公正的建设

江苏教育研究

2008年

论现代学校制度的公正性

教育科学研究

2008年

教育公正的人性假设——兼论主体间性视野下的教育公正理念

社会科学战线

2008年

关于“教育原理”的学科称谓与内容现状的研究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年

文化全球化与道德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

2007年

制度化教育中的公正:难为与能为

教育科学研究

2007年

专业视野中的教师幸福与幸福教师

教育科学论坛

2007年

论教育公正中的补偿原则

教育导刊

2007年

教育公正:追求卓越,还是追求平等

大学教育科学

2007年

中小学生命教育及其课程设计

中国德育

2007年

创造涌动生命的学校生活

班主任之友

2007年

三种不同的教育公正观——罗尔斯、诺齐克、德沃金教育公正思想的比较

比较教育研究

2007年

感受职业幸福 做阳光教师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7年

论教育公正的基本原则

社会科学战线

2007年

消除对赫尔巴特的误解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

公正:教育的内在品质

教育评论

2007年

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及其设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7年

主体教育理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

用生命谱写教育学——鲁洁教授学术思想记述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

道德岂能在虚拟中成长

思想理论教育

2006年

让教育与生命同行

人民教育

2006年

主体间性与和谐社会的道德意识

教育发展研究

2006年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德育走出困境的路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论教师生命发展的策略

当代教育科学

2006年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上海教育科研

2006年

生命视野中的道德与道德教育

江西教育科研

2006年

论生命视野中的学校文化

现代教育论丛

2006年

和谐关系中的道德意蕴与教育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年

“荣辱观”教育:德育走出困境的路标

江苏教育

2006年

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

教育研究

2006年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

思想理论教育

2006年

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6年

保护儿童的道德冲动

思想理论教育

2006年

生命教育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意识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6年

论教学过程是交往实践过程

江西教育科研

2005年

道德教育该如何"加强"?

上海教育科研

2005年

回归生命的教育

中国教师

2005年

论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由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年

人的超越性及其教育意蕴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5年

主体教育的历史透视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

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

班主任专业化初论

教师之友

2005年

走向类主体——当代社会人的转型与教育变革

教育研究

2005年

宽容:当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

当代教育论坛

2004年

试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

江西教育科研

2004年

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

教育科学

2004年

教师惩罚权的合理性及其使用

思想理论教育

2004年

从教师的知识结构看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4年

生命教育论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年

失当的教育行为与适当的教育行为

思想.理论.教育

2004年

生命视野中全面发展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4年

道德教育该如何“加强”

教育科学研究

2004年

让儿童过有道德的生活

学前教育研究

2004年

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

比较教育研究

2004年

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

教师之友

2004年

教育即生命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4年

生命化教育与生活

教育评论

2003年

生命教育: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

思想.理论.教育

2003年

道德生命在情景对话中发展

思想.理论.教育

2003年

规训与纪律

教育科学研究

2003年

教育理论的“失语”与原创性诉求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简论学校教育中的生命关怀

教育评论

2003年

教育研究范式:从二元对立到多元整合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年

生命道德教育的提出及其内涵

现代教育论丛

2003年

反思教育 回归生命

当代教育论坛

2003年

论生命对教育的内在规定

上海教育科研

2003年

从“工具论”到“主体论”——道德教育理论的当代转型

现代教育论丛

2002年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上海教育科研

2002年

小学教育:新世纪·新定位·新发展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

论道德学习

江西教育科研

2002年

论当代学校教育中的道德学习

教育评论

2002年

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主体:当代教育的目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成人教育:追寻生命的完善

成人教育

2002年

人的道德主体性与主体道德教育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

教育研究

2002年

论主体道德教育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2年

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主体道德教育的现实目标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

高等教育研究

2001年

网络时代教育价值观念的变革

江苏高教

2001年

主体的历史生成与教育的三种形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论交往的教育过程观

现代教育论丛

2000年

闲暇及闲暇教育

教育研究

2000年

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

江西教育科研

2000年

课程范式的转换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思考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年

论教育中的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往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年

教育目的:一种视角的转换

教育发展研究

1999年

工具性教育及其反思

江苏高教

1999年

走向未来的教育

未来与发展

1999年

从实践的观点看教育的超越性

江西教育科研

1999年

试析教育活动的结构与矛盾

江西教育科研

1998年

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现象学方法论述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教育研究

1998年

时代·类主体·教育

现代教育论丛

1998年

关于教育价值概念的思考

上海教育科研

1998年

跨越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间的鸿沟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7年

世纪转换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宏观价值取向

教育科学

1997年

教育科学的价值中立

上海教育科研

1997年

挑战与回应——驶向信息高速公路的中国教育

现代教育论丛

1997年

民办教育的成本与收费

教育与经济

1997年

作为经验科学的教育科学之局限性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6年

 

 

上一篇: 傅宏下一篇: 董志翘
Copyright © 2009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学林路2号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