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康教授
何永康,男,汉族,1943年9月生,江苏省海安县人,大学本科,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我国著名红学专家,江苏省政协常委、教育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2001年被聘为“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6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留校任教。
1986年任副教授;
1988年任教授;
1997年至2005年任文学院院长;
1997年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委员;
1998年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
所获荣誉
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1992年,被江苏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7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013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奕熙精英教师奖”。
究领域
长期从事文学评论、文学创作论、写作学、红楼梦研究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在科研方面,有多项成果获奖:专著《红楼美学》获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曹雪芹的主观命意和红楼梦的客观意蕴》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合著《中华国魂·唐宋卷》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红楼美学》一书,以及合著《外国现代派小说概观》,被收入北京大学《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一书;2006年在《文学评论》发表论文《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之历史意识》。曾主持江苏省“九五”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明清小说经典的审美研究”、江苏省“十五”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工程项目“二十世纪:中西比较小说学”和全国“十五”教育科学重点项目“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研究”。
获奖作品
1、论文《曹雪芹的主观命意和红楼梦的客观意蕴》,获江苏省社科成果三等奖(1985年)。
2、专著《红楼美学》,获江苏省社科成果二等奖(1994)。
3、专著《中华国魂·唐宋卷》,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著作奖(1992年)。
代表著作
1、《红楼梦》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2、《高考语文试题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3、《文艺鉴赏写作要义》,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4、《红楼梦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主要论著
主要论著 |
刊载 |
年度 |
纲绳擎起,美目盼兮——《红楼梦》艺术构造小议 |
红楼梦学刊 |
1981 |
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红楼梦》的人情描写 |
红楼梦学刊 |
1982 |
美,寓于运动之中——林黛玉性格世界透视 |
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 |
1985 |
《外国现代派小说概观》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85 |
妙在“洁”与“不洁”之间——《红楼梦》提高读者审美能力的艺术手段 |
名作欣赏 |
1986 |
《新英汉小词典》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86 |
《阅卷老师谈高考作文诀窍》 |
南京出版社 |
1989 |
《小说艺术论稿》 |
河海大学出版社 |
1990 |
《红楼美学(1991年)》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1991 |
《红楼美学》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1994 |
《心灵的远游——文艺鉴赏指要》 |
南京出版社 |
1994 |
机智的品味——读黄淳耀《李龙眠画罗汉记》 |
古典文学知识 |
1995 |
《外国现代派小说概观(1996年)》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1996 |
中国出了个曹雪芹 |
红楼梦学刊 |
1997 |
《新英汉小词典:修订版》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97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选评》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0 |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0年高考优秀作文选评》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0 |
《语文名作欣赏》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2000 |
《新教材高一语文名作欣赏》 |
北岳文艺出版社 |
2000 |
《写作》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0 |
《话说诚信 2001年高考优秀作文分类评析》 |
江苏古籍出版社 |
2001 |
《江南文枢:文学院》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
《文学院:江南文枢》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2 |
《写作学》 |
江苏古籍出版社 |
2002 |
回到《红楼梦》——“红学”归去来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高考作文,你知道多少? |
同学 |
2002 |
《红楼梦研究》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02 |
《高考作文高分探奥》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2003 |
眼高”才能“手高” |
语文教学通讯 |
2003 |
《首届明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4 |
皓皓之白 察察之身——在纪念蒋和森先生诞辰75周年暨江苏省红楼梦学会2004年年会上的讲话 |
江苏省《红楼梦》学会2004年年会 |
2004 |
《优化阅读》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4 |
语文教学是心灵的远游——何永康教授访谈录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4 |
探寻文艺活的灵魂———关于“文艺美学”的沉思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总编寄语 |
文教资料(小学版) |
2005 |
论中国现代小说学之成因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5 |
《历代名人咏江苏 中英文本》 |
广陵书社 |
2006 |
“华”而后“实” |
语文教学通讯 |
2006 |
符合题意与中心明确——细说高考作文(一) |
文教资料 |
2006 |
《二十世纪中西比较小说学》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2006 |
还语文以自然——访著名文学评论家何永康先生 |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
2006 |
静观高考作文 |
文教资料 |
2006 |
作文写作技巧和获得高分绝招 |
小作家选刊 |
2006 |
再谈高考作文 |
世界中学生文摘 |
2006 |
何永康序作精选 |
文教资料 |
2006 |
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之历史意识 |
文学评论 |
2006 |
《人与路 2006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6 |
《细说高考作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06 |
《怀想天空 2007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07 |
走向“教育名城”——漫话南京 |
考试周刊 |
2007 |
动真情,写自己——寄语高中作文教学 |
中学生 |
2007 |
《2008年高考语文一本通》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07 |
细说高考临场作文的审题 |
考试周刊 |
2007 |
《中国古典文学的悲剧精神》序 |
文教资料 |
2007 |
《2008年高考作文临场指导八讲》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2007 |
读《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随感 |
文教资料 |
2007 |
《红楼梦》中有美学——《红楼美学》绪论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8 |
《红楼梦》研究与文学创作论——对“红楼探佚”的思考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动真情,写自己——寄语中学作文教学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08 |
《红楼美学 (2008)》 |
广陵书社 |
2008 |
《中外名著深度解读与测试》 |
广陵书社 |
2008 |
《高考作文周周讲周周练》 |
广陵书社 |
2008 |
临场作文“须知”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09 |
读一点好杂文 |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
2009 |
让“平淡”闪光 |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
2009 |
炼字成金 |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
2009 |
一以当十的细节描写 |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
2009 |
怎样写临场议论文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09 |
赋物以神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09 |
回到现实,书写自己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09 |
重视记叙文,写好记叙文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09 |
写出自然、真挚的情感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09 |
考场作文六大杀手锏 |
少年小说 |
2009 |
高考作文:素面PK浓妆 |
高考金刊 |
2009 |
兴趣成才 |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2009 |
与书有关(二题) |
四川文学 |
2009 |
写给一位基层的作家朋友 |
文学自由谈 |
2009 |
政通人和 协力同心:一个高校教师对人民政协的情感与认识 |
江苏政协 |
2009 |
《直面高考:阅卷专家帮你找回失去的分数》 |
广陵书社出版社 |
2009 |
第五讲 让“平淡”闪光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09 |
高考作文选材必须个性化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09 |
《文艺鉴赏写作要义》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 |
议论寓于“人”,“事”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版 |
2010 |
专家点评与亮分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0 |
《高考语文试题研究》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0 |
面对千万个“梭罗”和“陶渊明”:高考作文阅卷有感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10 |
步步移与面面观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10 |
我的一篇“下水”议论文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10 |
议论寓于“人”、“事”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10 |
朝花即拾 |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
2010 |
美丽的“意会” |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
2010 |
多情的“白描” |
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初中版 |
2010 |
“侃”出好素材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10 |
读诗贵有遐想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10 |
让“小虫”赶上“大象”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10 |
七律二首 |
江苏政协 |
2010 |
讲求内涵的文采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11 |
高考作文怎样“拒绝平庸”? |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
2011 |
红楼人物咏(六首) |
扬子江 |
2011 |
诗二首(一) |
扬子江 |
2011 |
诗二首 |
扬子江诗刊 |
2011 |
《高分作文五大类》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2011 |
《平上去入集》 |
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 |
2011 |
《《红楼梦》研究》 |
北京:中华书局 |
2011 |
剖视语文试题之困境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1 |
进一步练好写作基本功 |
全国优秀作文选(美文精粹) |
2012 |
记叙文少议论议论文少举例 |
扬子晚报 |
2012 |
主编语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12 |
《咏慷集》 |
广陵书社 |
2012 |
《2013-2014阅卷组长权威推荐 小考满分作文》 |
凤凰出版社 |
2013 |
《京小康》 |
广陵书社 |
2013 |
动真情,写自己 |
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 |
2014 |
青年学子,一起去“耕海”吧---——漫谈朱文泉 |
中国青年报 |
2015 |
高考作文应强化文体感 |
高考 |
2015 |
高考作文中的其他写作体式 |
高考 |
2015 |
与海子有关的话题 |
文学自由谈 |
2015 |
“材料作文”中的立论和论证 |
高考 |
2015 |
第一讲写出自然、真挚的情感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15 |
了解高考作文等级 |
高考 |
2015 |
第五讲让“平淡”闪光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15 |
第六讲 读一点好杂文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15 |
第四讲 炼字成金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15 |
名师讲写作技巧第四讲 炼字成金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15 |
第三讲 一以当十的细节描写 |
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
2015 |
注重生活积累 |
高考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