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本禹教授
郭本禹, 男,1964年生,安徽肥西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心理学探新》编委。
人物履历
1988年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士毕业;
1990年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3年于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
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
2000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社会任职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
中国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国维果茨基研究会理事;
《心理学探新》编委;
《心理研究》编委;
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
滁州学院兼职教授;
南京审计学院心理咨询中心顾问。
获得荣誉
郭本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教学奖励10项,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
1996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
2001年获得“第三届江苏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2002年获江“苏省优秀硕士生导师”称号;
2002年被列入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对象;
2004年获得首届“朱智贤心理学奖”;
2005年获得南京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
2007年被列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2013年获南京师范大学“奕熙精英教师奖”。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流派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首次提出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重建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首次提出用内部发展和整合与外部发展和整合重建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史。首倡西方心理学史论研究,突破了以往单纯的历史本身研究,开展对心理学史的史学理论研究,拓宽了心理学史的学科领域。对心理学史上的一些重要流派和人物均有专门的研究。在德育心理学领域主要从事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科尔伯格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提出建构中国德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设想。
主持研究项目
先后主持省部级课题“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完整德育模式的构建”、“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现代西方心理学的哲学基础研究”、“当代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研究”等10多项。
科研成就
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华东师范大学报》(教科版)、《教育实验与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如《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述评》、《库恩的范式革命与心理学革命》、《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测量方法学》、《宽恕:品德心理研究的新主题》等,其中有30篇次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伦理学》、《教育学》等二次转载和复印,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反响。先后出版专著、主编、译著、编著《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道德发展心理学》、《心理学通史》(第四卷)、《心理学史导论》、《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当代心理学体系》、《西方心理学史纲》、《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等20余部。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心理学理论及其应用书系》、《研究生教材/心理学系列》、《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外国心理学流派大系》、《心理学各科理论译丛》、《当代心理学经典教材译丛》、《道德教育心理学译丛》等10套大型学术丛书。
主要论文
1、鲍斯的存在分析学评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2、论胡塞尔现象学视野的学习观,《比较教育研究》,2008/3;
3、总序:精神分析运动的百年回睦,《中国精神分析研究丛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4、情绪状态对大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心理科学》,2007/6
5、实验现象学源流考,《教育实验与研究》2007/4;
6、百年历程:精神分析运动的整合逻辑,《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5;
7、从内知觉到相即知觉,《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6;
8、斯塔茨多水平的理论与方法,《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6
9、斯塔茨与心理学的统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0、我国精神分析研究的新成果之一,《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7/1;
11、马库斯的自我社会认知论,《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
12、《教师人格导论》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13、《德育心理学丛书》总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4、《研究生教材-心理学系列》总序,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15、聋儿的心理理论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心理科学新进展》2006/3;《复印资料·心理学》2006/09。
出版的教材与著作
1、译著:《心理学史(第3版)》,(美)瓦伊尼,(美)金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
2、译著:《人的自我寻求(罗洛•梅文集)》,(美)罗洛•梅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 (排名:第一);
3、合著:《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3(排名:第一);
4、《西方心理学史》,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
5、《儿童发展理论比较》,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6、《心理学分支学科理论译丛》,总主编(5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7、《学习理论导论》,主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8、《刘恩久心理学与哲学文选》,选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咨询与心理治疗》,主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研究生教材·心理学系列》,总主编(13本),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2008;
11、《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主译,陕西师大出版社,2007;
12、《认识心理学经典大师》,主编,台湾国家出版社,2007/7;
13、《西方心理学史》,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14、《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5、《德育心理学丛书》,总主编(12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主要参与的研究课题或项目包括:
1、高觉敷生平与思想研究(2007),九三学社中央委托项目1.道德认知发展测量与学校德育工作,校青年科学基金1993年度项目,主持人;
2、“南京师范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项目(2006-2008),主持人;
3、社会转型时期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的心理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第二主持人;
4、儿童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在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主持人;
5、职业自我效能理论在大学生职业选择中的应用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主持人;
6、自我效能及其应用研究,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度重点项目,主持人;
7、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研究,南京师范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主持人;
8、当代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新进展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主持人;
9、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与我国完整德育模式的构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青年专项重点项目,主持人;
10、九十年代的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主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项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