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阿兴教授
朱阿兴,男, 1962年生, 浙江省长兴县人。国家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担任国际土壤联盟土壤计量学会主席、美国农业部新技术开发委员会主席、美国地理信息科学大学联盟威斯康星大学首席代表、国际土壤学学报《Geoderma》客座主编、国际地理信息科学学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客座编辑、《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Annals of GIS》和《地理科学进展》编委等职。
1979 年9月-1983年7月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7年7月于加拿大卡尔加里(Calgary)大学地理系获硕士学位;
1989年9月-1994年5月于加拿大多伦多(Toronto)大学地理系获博士学位;
1994年8月-1995年12月在美国迈阿密大学地理系工作任助理教授;
1996年1月-2003年9月任教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Wisconsin-Madison)地理系并获终身教授资格;
2003年10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年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选拔。
获奖情况
1) 2013年入选国家人才(A类)
2) 2012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Manasse荣誉教授称号
3) 2009年获汉默突出教授奖(Hamel Faculty Fellow Award)
4) 2008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青年科学家奖(Vilas Associate Award)
科研业绩
朱阿兴教授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人工智能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集成和这些方法在流域生态模拟方面的应用研究。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人工智能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对自然资源详查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精细尺度下地理现象空间渐变的表达模型和土壤资源详查的方法体系,在解决地理现象描述中的概括问题、地理分类误差和不确定性的描述方法、地理专家知识挖掘和提炼及快速详查自然资源等方面有突破性的贡献。研究成果获得美国遥感和测量学协会数据标准最佳学术论文奖;并被美国地理学报和英国的自然地理进展列为新地理学的新发展之一,得到了同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所研制的基于GIS、人工智能和模糊数学理论快速详查自然资源的技术,已列为美国农业部土地资源详查的标准技术,被评为美国地理信息科学对美国国民经济发展有贡献的六大项目之一。主要论文有35篇 (其中SCI 16篇,EI 9篇 )。重要著作章节有 6篇。
研究方向
朱阿兴教授目前研究方向是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模糊理论等)的开发及其这些技术在自然地理过程模拟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建立精细尺度下以计算机模拟为基础的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情景模拟的工具。主要研究内容有:精细尺度下地理现象的空间渐变的定量技术和体系;环境条件与某地理要素或现象之间关系专家知识的获取方法;建立精细尺度下地理过程定量模拟的模式和模型;研究地理信息系统中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的描述和表达,以及不确定性对地理过程模拟的影响。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地理环境相似性的地理变量空间变化推测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15–2019,主持;
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集成人类活动影响的地球系统模式构建,2015-2019,主持;
3)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基于样点个体代表性的空间变化推测理论与方法研究,2015-2018,主持;
4) 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14-2017,主持;
5)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南淝河流域农村有机废弃物及农田养分流失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2015,主持;
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课题:空间统计与过程模拟并行计算,2011-2013,主持;
7) 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广义陆表总体与分布模型建立,2011-2014,主持人之一;
8)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全球数字土壤制图东亚区合作研究,2011-2013,主持人之一;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样点局域代表性的地理要素空间变化推测方法研究,2009-2012,主持;
主要论著 |
刊载 |
年度 |
Landscap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northern foothill belts along Tianshan mountains |
SPIE Proceedings |
2003年 |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soil surveys: the SoLIM effort |
Innovative techniques in soil survey: developing the foundation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soil resource inventories and their utilization. Proceedings of a conference, Cha'am, Thailand, 21-26 March 2004. |
2004年 |
Mapping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China using GIS, Expert Knowledge and Fuzzy Logic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GIS and Remote Sensing in Hydrology,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CGRSHWE), Three Gorges Dam, China, 16-19 September 2003 2004 pp. 385-391 |
2004年 |
基於GIS、模糊逻辑和专家知识的土壤制图及其在中国应用前景 |
土壤学报 |
2005年 |
A Markov Chain-Based Probability Vector Approach for Modeling Spatial Uncertainties of Soil Classes |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2005年 |
Bottom factors applied to the zoning study of the risk levels of landslid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
2006年 |
Glacier change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in the middle Chinese Tien Shan |
Journal of Glaciology |
2006年 |
基于专家知识的滑坡危险性模糊评估方法 |
地理科学进展 |
2006年 |
Soil erosion along a long slope in the gentle hilly areas of black soil region in Northeast China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2007年 |
Mapping Soil Carbon Using Collocated Cokriging with Wetness Index |
12th Conference of Int. Association for Mathematical Geology, Beijing, China, August 26-31, 2007, 391-395 |
2007年 |
GIS based connectivity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ime farmland protection planning |
Transactions from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
2008年 |
《精细数字土壤普查模型与方法》 |
科学出版社 |
2008年 |
Differentiation of Soil Conditions over Low Relief Areas Using Feedback Dynamic Patterns |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
2010年 |
水土流失治理新范式:基于流域过程模拟和情景分析的方法 |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年 |
Effects of Soil Parameters in SCS-CN Runoff Model |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
2013年 |
A China data set of soil properties for land surface modeling |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 |
2013年 |
Increasing detail of distributed runoff modeling using fuzzy logic in curve number |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
2014年 |
A strategy for raster-based geocomputation under different parallel computing platforms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
2014年 |
apping soil organic carbon using auxiliary environmental covariates in a typical watershed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a comparative study based on three kriging methods and a soil land inference model (SoLIM) |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
2014年 |
An EPIC model-base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wheat subject to drought |
Natural Hazards |
2015年 |
Using Remote Sensing to Track Variation in Phosphoru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Chlorophyll-a and Suspended Sediment |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
2015年 |
Predictive soil mapping with limited sample data |
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
2015年 |
Evaluation of Three Satellite Precipitation Products TRMM 3B42, CMORPH, and PERSIANN over a Subtropical Watershed in China |
Advances in Meteorology |
2015年 |
Soil property variation mapping through data mining of soil category maps |
Hydrological Processes |
2015年 |
The measurement of wind erosion through field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a case study of the Mu Us Desert, China |
Natural Hazards |
2015年 |
Mapping soil salinity using a similarity-based prediction approach: A case study in Huanghe River Delta, China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
201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