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英才
张之沧
发布时间: 2016-11-01 浏览次数: 5237

张之沧教授

 

 

IMG_256

张之沧,男,1948年8月22日生于江苏邳县,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是江苏省哲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哲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哲学博士点一级学科带头人,科技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二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马克思主义原理国家重点学科方向带头人,国家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向带头人。

 

 

IMG_256 人物履历

1961-1967年,江苏邳县运河中学;

1973-1977年,就读南京大学地质系本科生;

1978年进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

1979-1981年考取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继续留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

1984-1987年师从吉林大学哲学系舒炜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毕业,成为全国第一位科技哲学博士,同年回南京大学哲学系任职;

1987年起担任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988年任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1990-1991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于美国Pomona 大学,从事西方哲学的学习和研究,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1993年赴美国Hastings Center 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从事国际合作项目《人性与伦理》的研究工作;

1993年任东南大学哲学系教授、东南大学中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场有哲学学会南京秘书处秘书长;

1997年调厦门大学哲学系任职;

1998年调南京师范大学任教,先后被聘为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台湾辅仁大学客座教授;

2003年起担任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第一任系主任,继而担任南京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特聘教授委员会委员。

2005年赴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讲学,教授“西方科学哲学”为期2月。

2014年3月退休,现任教于南方科技大学基础教学部。

 

所获荣誉

DSC_0799_看图王 1995年被评为东南大学科研优秀先进个人;

1999年获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学人一等奖;

2005年被评为南京师大2003—200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07年被评南京师范大学2005—2006年度优秀教师;

2011年被评2010度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201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2年获南京师范大学首届奕熙精英教师奖。

 

研究方向

1) 国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2) 国外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

3) 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4)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IMG_256 科研获奖

《生物进化中的偶然性》获1983年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优秀论文奖,获1984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自然辩证法原理》(作者之一)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

《现代西方哲学》(作者之一)获国家教委社会科学一等奖;

《科学认识论》(作者之一)获1995年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人性与伦理》1997年第五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三等奖;

《艺术与真理》2000年江苏省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2001年第七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二等奖;

《科学哲学导论》2005年第九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三等奖;

《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2006年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从马克思到德里达》2006年江苏省高校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后现代理念与社会》2007年第十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二等奖;

《当代西方哲学》获2009年江苏省评优精品教材奖;

“科学技术哲学”教学组获2009年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当代西方哲学”2009年被评江苏省精品课程;

“科学技术哲学”2010年被评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

《科学技术哲学》2011年获江苏省精品教材奖;

《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2011年获第十一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三等奖。

《多元方法论》获2014年第十三届江苏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著一等奖。

《多元方法论》2015年第七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IMG_256 主要科研成就

承担过国家“九五”规划项目“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国家社科“十五”规划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的伦理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十 一五”规划项目“存在论与身体认知论研究”, 2015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创新思维的理论与实践”,江苏哲社规划重点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伦理思想研究”,国际合作项目“人性与伦理”,以及其他省部级社科项目共15项;获得优秀科研奖22项。

 

出版专著和译著:

1.《地球理论革命》(译著) 地质出版社1987年;

2.《重建与优选--当代生物科学的哲学反思》 人民出版社1988年;

3.《科学-人的游戏》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 台湾1994年再版。

IMG_256 4.《揭开科学的奥秘》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12月;

5.《人的深层本质》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

6.《科学哲学原理》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

7.《科学发展机制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

8.《人性与伦理》 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 12月;

9.《科学方法论》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10.《艺术与真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1.《当代实在论与反实在论》 南师大出版社2000年;

12.《开放的社会与思想》(译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3.《从马克思到德里达-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主编);

14.《马克思主义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5.《科学哲学导论》人民出版社 2004年;

16.《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17.《后现代理念与社会》 南京师大出版社 2005年;

18.《当代西方哲学》 人民出版社 2007年;

19.《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南京师大出版社2008年;

20.《第四世界——一种新时空的创造和探索》人民出版社2009年;

21.《科学技术哲学》南京师大出版社2009年;

22. 《多元方法论——对传统方法论的批判和解构》人民出版社2012年;

23. 《身体认知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

24.《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

25.《居维叶及灾变论》科学出版社2016年;

 

合作著作: 

26.《自然辩证法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

27.《科学家论方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年;

28.《哲学的现代自然科学论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

29.《自然辩证法原理疑难解答》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

30.《现代西方哲学简编》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88年;

31.《当代自然科学的冲击》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32.《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0年;

33.《科学认识论》一、二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

34.《地学与哲学》,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

35.《理性精神的呼唤》南师大出版社2001年;

36.《新编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2000年.

IMG_256

主要论文

1.论居维叶灾变论的科学性.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 2.

2.居维叶主张神创论吗?              《自然辩证法通讯》       82.6,新华文摘83.2摘编

3.居维叶的辩证法思想.             《南京大学学报》          83.2.人大复印.83.6.

4.居维叶与圣提雷尔的争论.        《自然辩证法通讯》    83.6.

5.居维叶对进化论的贡献及进化观念.《化石》              83.1.

6.略论灾变论的起源及其发展.      《地质科学与管理》    84.2.

7.灾变论是唯心的吗? 大自然 1982年

8.生物进化中的偶然性 哲学研究 1983年

9.博物学家居维叶 自然杂志 1984年

10.进化思想的先驱¾布丰.          《自然杂志》          85.10. 

11.亚里士多德的进化观.            《自然辩证法研究》    85.4.

12.华莱士与生物进化观的确立.      《自然杂志》          86.9.人大复印.B2.87.1.

13.论获得性遗传的科学性及哲学意义. 《科学、辩证法、现代化》.86.2.

14.康德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来源研究论丛》.87. 9.

15.渐变性质变的特征 学术研究 1986年

16.就生态系统论社会规律的地位作用  《南京大学学报》           88.2.

17.三大哲学的综合.                 南大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88.

18.论科学革命的实质.               《江海学刊》          89.1.人大复印.89.3.

19.科学哲学不能缺少辩证法 学术月刊 1989年

20.揭开科学的奥秘——一种新的科学观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0年

21.科学与真理.                     《南京大学学报》          90.1.人大复印.90.4.

22.科学的游戏观.                   《吉林大学学报》      90.1. 人大复印.90.4

23.完成学业,报效祖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90.11.9.

24.浅谈自我.                        《人民日报海外版》            91. 2. 8.

25.她把爱献给了中国.               《中国之友》       91. 3.

26.科学: 一项公众的事业.           《新华日报》       91.9.2.

27.科学的准实在论评价.             《哲学译丛》       91.5.

28.美国的哲学现状.                 《社科信息》       91.10,人大复印.B6.91.12

29.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的几点过失. 《南京大学学报》   91.4.新华文摘.92.1摘编

30.论人的深层本质  江苏社会科学 1992年

31.费耶阿本德对西方科学哲学的批判.  《南京社会科学》   92.2.人大复印, 92.5 

32.马克思的科学认识论.              《南京社会科学》  92.4.人大复印.B2 .92.9

33.自然界有规律吗?                 《社科信息》       92.6.人大复印.B2 92.7

34.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自然辩证法研究.   92.12.人大复印.93.1

35.评费耶阿本德的多元方法论.        美国波斯顿大学《社会与思考》93.3.

36.科学哲学中的理论检验综述.       《南京大学学报》       93.1.人大复印.93.2

37.费耶阿本德对理性的清算,         美国波斯顿大学《社会与思考》93.2.

38.保卫内在实在论.                 《社科信息》       93.3.

39.为内在实在论辩护.               《哲学译丛》       93.2.人大复印.93.4

40.美国的伦理学研究.               《社科信息》       93,10.

41.论规律和对称性.                 《世界科学》       93,8.

42.“文化力场”中的科学  南京社会科学 1993年

43.费耶阿本德“与理性告别”的宗旨 学术月刊 1993年

44.从反实在论到准实在论  社会科学战线 1993年

45.论费耶阿本德的多元方法论思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

46.与理性告别──费耶阿本德对理性的再一次进攻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4年

47.论哲学的主体性 南京社会科学 1994年

48.非理性主义辨析 江苏社会科学 1994年

49.论文化人的职责和良知,          《光明日报》       94.8.3

50.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易经》,       《光明日报》       94.8.31.文摘报.94.9.11.

51.科学与道德 江海学刊 1995年

52.如何看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 江苏社会科学 1995年

5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995年

54.论艺术美的本质,                《艺术学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

55.论马克思的自然实践观.            南京社会科学.     95,9.人大复印.95,11,A1

56.论普特南实在论人本主义倾向      《自然辩证法通讯》  96,1.人大复印.B2 96.4

57.艺术中的情感分析,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96,1.

58.论迷信、宗教与科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96,8.人大复印.96,11

59 后现代主义实在论,              《场与有》第四期,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60.概念思维与艺术建构,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96,2.

6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在观.         《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97.1.

62.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的现实意义. 《江苏社会科学》    97.3.人大复印.B6.97.7

63.艺术教育与精神文明,           《美学与艺术学研究》97,1.

64.后现代主义的反哲学趋向,        《场与有》第七期.

65.论艺术与真理 南京社会科学 1997年

66.科学与游戏——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的启发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年

67.爱的结构分析 人文杂志 1998年

68.后现代主义的反哲学倾向,        《江苏社会科学》 98.1.人大复印资料.B6,98,4

69中国伦理学的变革与借鉴,        《文汇报》       98.3.20.

70.后现代主义的宗教观,            台湾《宗教哲学》98.3.

71.后现代主义的实在论态度,         台湾《哲学杂志》98.24期.

72.后现代主义思潮评析,           《东南大学社会科学论丛》第二集,1998.

73.检验真理标准的现代诠释,       《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特刊

74.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原则及标准 科学学研究 1999年

75.后现代思潮中的科学技术定位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76.坚持科学唯物论匡正宗教破除迷信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77.结构主义的“超越”实在观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9年

78.科技哲学也需关注“日常生活”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9年

79.鉴定科学与非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学海 1999年

80.生命实在论 江苏社会科学 1999年

81.论中国传统医学的仁道教育,      中国医学伦理学       99.2.

82.马克思裁聪视蟹椒壑?.     江海学刊             99.12.

83.道教、儒教与中医理论,         台湾《宗教哲学》第五卷第四期.1999.12。

84.后现代的伦理观 江苏社会科学 2000年

85.“后现代主义”释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

86.从“仁”何以到“为人民服务”?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87.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年

88.让哲学回到日常生活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

89.论人性的异化和社会的开放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90.法的深层结构分析 金陵法律评论 2001年

91.理论创新十要素 唯实 2001年

92.后现代技术观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93.“后现代”道德 人文杂志 2001年

94.论“社会科学的三维框架——知识经济的总方程” 科学学研究 2001年

95.从世界1到世界4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年

  96.教育与创新《创新教育在课堂》南师大出版社,2002,10

97.后现代文化观 江苏社会科学 2002年

98.科学理论评价的标准和尺度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年

99.从老庄哲学看叔本华之悲观主义 学海 2002年

100.科学创新中的反经验主义 学术界 2002年

101.第四世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102.老庄和叔本华人生观之比较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 2002年

103.“信息”的后现代解读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104.论生态美的觉识和创造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

105.对科学研究中的经验主义批判 求是学刊 2002年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共建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107.新全球伦理观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

108.世界4对现实伦理的冲击  人文杂志 2003年

109.费耶阿本德对科学史的诠释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110.科学虚构和塞博虚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111.后现代科学观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

112.我提出“世界4”的理论根据——兼回应殷正坤先生的“商榷”一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113.日常生活中的审美主义 唯实 2003年

114.自然界的飞跃——第四世界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3年

115.从詹姆士到罗蒂的实用主义诠释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

116.第四世界及其实在性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

117.论马克思的实践方法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

118.新时期的剥削和阶级概念——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观点简介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

119.地理信息的当代解读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年

120.中国的科学界亟待补课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3年

121.论科技创新与思维方法革命    文化素质教育集萃 南京师大出版社2003年

122.论科学的道德属性 光明日报 2004年

123.走出疯癫话语——论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湖南社会科学 2004年

124.“后人类”进化 江海学刊 2004年

125.论新老实用主义的生命审美观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

126.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浅析 唯实 2004年

127.“赛博空间”释义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

128.论杜威实用主义的现实意义  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

129.技术进步与人类进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

130.论维特根斯坦的“图式实在论”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

131.论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江苏社会科学 2004年

132.虚拟城市及其基本特征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133.论马克思早期的自由观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

134.“实用主义真理观”辨析  求是学刊 2004年

135.分析派马克思主义对唯物史观的辩护 求实 2004年

136.审美与生存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

137.论柏拉图“体、美、智”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38.理论创新的关键在思维方式  学习时报 2005年

139.论科技创新与思维革命 山东科技笱аП?(社会科学版) 2005年

140.论福柯的性道德的虚无主义 “萨特与当代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 2005年

141.论权力话语中法结构的离散性 学习与探索 2005年

142.从知识权力到权力知识  学术研究 2005年

143.凄怆辉煌的人生——怀念哲学家舒炜光教授 学术界 2005年

144.论罗蒂的后现代实用主义和幸福主义 江苏社会科学 2005年

145.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年

146.论身体教育的迫切性 体育与科学 2005年

147.论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

148.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应当重新审视实用主义 河北学刊 2005年

149.论罗蒂协同性实用主义的反哲学本性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

150.论福柯性道德观中的虚无主义 伦理学研究 2005年

151.论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及现实意义“杜威思想的当代意义”国际学术讨论会2005年

152.虚拟空间地理学                  自然辩证法通讯     06,1,人大复印B2,06.4

153.论理论创新的要素。              学习时报           06.3.20

154.老庄和叔本华人生观比较          台湾《宗教哲学》           06.6

155.体育与哲学                     体育与科学         06,4 

156.论身体的智慧 中华读书报 2006年

157.论身体和智慧 体育与科学 2006年

158.论后现代地理学的空间概念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

159.论福柯的生命之美  江苏社会科学 2006年

160.“第四世界”论  学术月刊 2006年

161.论分析派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

162.后现代身体论 江海学刊 2006年

163.论新世纪科技创新中的思维革命 湖南社会科学 2006年

164.自然辩证法的前景分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07,9  

165.舒炜光教授凄苦辉煌的一生          科技哲人2007,  07,西南交大出版社       

166.论杜威的平民主义教育与现实意义    现代外国哲学     07.2,人民出版社

167.从科学发现到科学发明的方法论转换 学习时报  2007年

168.如何看科学  学习时报 2007年

169.论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 2007年

170.论科学的道德寓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

171.论信仰从盲目到多元的延异  天津社会科学 2007年

172.论马尔库塞的解放美学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7年

173.论当代科学从发现到发明的方法论转换 哲学研究 2007年

174.论萨特的存在主义道德观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

175.论马克思的道德实践  道德与文明 2007年

176.论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伦理学研究 2007年

177.论空间的创造和生产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年

178.论身体的潜能   体育与科学 2007年

179.论人生的审美价值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180.再论马克思的人道主义   河北学刊 2008年

181.后现代的科学哲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182.论身体教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183.论身体思维   学术研究 2008年

184.论身体尺度  体育与科学 2008年

185.信仰与真理   第四届科学与信仰学术年会 2008年

186.论霍克海默的道德观  江苏社会科学 2008年

187.对身体的整体思考  湖南社会科学 2008年

188.如何看“伪科学”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189.论马克思主义物质概念的三种形态 天津社会科学 2008年

190.身体认知的功能和价值分析  学习时报 2008年

191.当代科技创新中的非理性思维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年

192. 如何看伪科学          《从辩护到审度》    09.2     

193.论异化消费                        河北学刊            09,6

194.对中国院士制度的反思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

195.论体育的逻辑  体育与科学 2009年

196.论德勒兹的非理性认知论 江海学刊 2009年

197.论自然辩证法向人的辩证法的转化——纪念《自然辩证法通讯》创刊三十周年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年

198.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理念 江苏社会科学 2009年

199.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身体观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9年

200.身体认知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201.主持人的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

202.当代战争的伦理思考 学习时报 2010年

203.论科技创新与非理性思维  学科发展与科技创新——第五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 2010年

204.论身体认知的逻辑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0年

205.论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  学术交流 2010年

206.兴趣与科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

207.马克思的道德观解析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年

208.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年

209.技术教育与复魅  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 2011年

210.研习老庄人生智慧  南方周末 2011年

211.论身体的异化和复归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

212.如何分辨“伪科学”  人民论坛 2011年

213.主持人的话(201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214.论空间的生产、建构和创造  学术月刊 2011年

215.当代科学方法论的特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

216.从南京青奥会看中国体育的战略转向 体育与科学 2011年

  217. 我全是身体  体育与科学    2012.10

218.法权现象批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219.论后现代技术的品性和实践 江苏社会科学 2012年

220.再论空间的生产、建构和创造:回应王金福教授的“质疑” 学术月刊 2012年

221.论科学虚构的方法论意义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2年

222.从解构主义角度看不可通约性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2年

223.主持人的话(2012)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224.论科学增长的多元模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

225.身体美论  体育与科学 2012年

  226.本真人性的现实化:法权现象解析  东西方研究学刊,第一期,2012,8.

227.身体与美之深层关系解析 社会科学战线 2013年

228.论教育改革成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理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229.从多维空间看国家疆域的认定和实践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3年学术年会 2013年

230.中国竞技体育中的女性智慧和品性 体育与科学 2013年

231.体育竞技中“怎么都行”的方法论 体育与科学 2013年

232.论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社会科学 2013年

233.多元方法论评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

234.身体认知的符号化机制  江海学刊 2013年

235.后现代地理学的方法论特征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年

236.青奥会应该凸显艺术和审美 体育与科学 2014年

237.福柯知识考古学方法论评析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

238.虚拟空间与“人、地、机”关系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

239.从神话思维看身体认知                     天津社会科学    2015.5.

240. 智慧地球概念解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5.11.

241. 论“否定的辩证法”的认识论意义       洛阳师范学院  2015.12

242. 以地球为本的生态观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年。

 

上一篇: 张新平下一篇: 张新平
Copyright © 2009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学林路2号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