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民意如天人本道,服务社会心皎洁——社会发展学院吴亦明教授访谈记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05-14 浏览次数: 2524

 

近日,档案馆副馆长薛艳、档案收集部刘婧婧、文学院学生黄川琳一行三人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吴亦明教授。吴教授就自己在南师学习与工作的经历、社会学教学经验、社会工作实践等方面,与我们侃侃而谈。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也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吴教授也与我们追忆了共和国70年的峥嵘岁月,展望祖国的未来,祝福祖国的明天。

吴亦明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曾被聘任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江苏省社区建设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社会学会理事、小城镇研究会理事。他长期从事社会学、社会保障制度、社区和社区工作的研究与教学。出版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的项目与实施》、《现代社区工作》,《社会保障概论》等学术著作,在《社会学研究》、《社会工作实践评估学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若干学术论文。

教书育人,服务社会

谈到南师大社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吴教授脸上写满了骄傲,他说,自己从事社会学教学工作已有三十余年,而自己是1994年底到南师大的,他牵头创办了社工专业,这也是江苏省首个社工专业。二十五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社工专业逐渐培育起自己的师资力量,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目前已经成为江苏省特色品牌专业,还曾获得校教学成果特等奖。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也不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社工专业作为一项新兴专业,建设与发展实属不易。

吴教授说,南师大社工专业十分重视师资培养。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在学校的支持下,老师们大都到境外,比如美国、我国港台地区去访问、进修、实习。我们看到世界上社会工作专业做得较好的地方,不仅仅是简单地照搬经验,而是进行本土化探索,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来进行学习和实践,所以,在教学方案与教学大纲的设计上,南师大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为了专业内的教学标杆,因此之后也有其他高校来借鉴“南师模式”。2002年,台湾东海大学与南师大联合举办了全国性的社工专业师资培训班(两年制),不少来自中、西部高校的社工专业的老师都在这里培训,这个培训班成为了社工专业师资力量的摇篮,对中国社工专业师资力量的培养和社工专业本土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吴教授本人还牵头实施建设成了江苏省唯一由财政部支持的社会工作实验室,为南师大社工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地。

吴教授回忆起自己的教学生涯时,他总是反复斟酌课程设计,努力把课上好。吴教授富有激情的教学方式,也感染了一代代南师学子。二十多年来,吴教授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这也是他最大的欣慰。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全国各地都有吴教授的学生,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地做出自己的贡献。有的在基层街道做社工工作,有的在民政部、省纪委等国家机关工作,也有的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

吴教授认为,教师最重要、最本分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谈及社工专业的教学经验,吴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由于种种因素限制,本专业职业化仍需发展。因此许多学生担心工作找不到,学习动力不足。我们要知道,社工专业首先服务对象就是人民群众。所以,教书育人很重要,老师既要教理论,也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不是一味地将知识单向灌输给学生,老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相长,上课尽量注重互动交流,与学生专业特点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去做。”

吴教授说,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工作,社工专业的本质就是要服务社会,若脱离社会,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里说的社会就是活生生的现实社会,不是抽象的概念。南师大的社工专业也因此格外重视校外的教学实习基地建设,重视与残疾人协会、福利院、社区医院、社会团体等开展多方面合作,规定要求学生在大学毕业前至少实习800小时,让学生去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实习锻炼,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吴教授始终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怀抱有深切的人文关怀之情,披星戴月,挥洒汗水,为南师大的社会学专业的发展,为国家的和谐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心力。

 

恫瘝在抱,心系家国

吴教授目前仍是南京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及多个社工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吴教授在进行科研方面工作的同时,把教学的方法运用到社会服务实践中,主要研究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给出政策建议。其中,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对农民问题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所提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先在江苏试点,经国家确认后在全国实施。此外,他所提出的新农保政策建议,对解决农民养老问题做出了一定贡献。主要是根据中国农民自身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的特点,建议政府出资,同时农民也投保,建立起新型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吴教授认为,农民为社会提供基本的粮食产品,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村也应该纳入到社会保障安全网络里。这些政策建议为解决民生痛点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除农民问题之外,吴教授对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民政系统的社工问题、社会志愿服务的倡导与培训问题等等也提出了相应的有益建议。

吴教授尽自己所能,把本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服务中,注重问题导向,实操性很强。吴教授曾被多家媒体报社报道采访。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吴教授还被奥组委邀请,作为专家参加国际论坛,其发言被《人民日报》摘录、报道。当时除北京地区之外的专家仅有6人。吴教授也多次出演江苏卫视的《德行天下》和《新闻直播间》等节目,为民生问题以及改革开放等家国大事建言献策。

吴教授退休后,继续为社会服务,和其他老师联合创办了“益民社会服务中心”,名字与自己本名谐音,也有服务人民的寓意,以承接政府社会工作项目为主,例如,保护未成年人问题、困境儿童保护问题、养老助残问题、社会组织培育问题等。吴教授始终关心民生疾苦,为社会办了许多落地的实事,拥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吴教授以数据为本,严谨地展开了分析。他说:“观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步无疑是很快的,但仍需要努力。评判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准,主要按照联合国人类发展三项指数来衡量。第一,国民健康水平,也就是平均寿命,是国家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1949年,新中国百废待兴,民生凋敝,医疗水平低,平均寿命仅有35岁。2018年,国家发展,人民幸福,平均寿命76.4岁。这也是我们国家和平发展的最大表现。第二,受教育水平,也就是人均受教育年限,这是国家发展水平与潜力的标志。1949年,73%的国民是文盲,读过小学算是有点文化的,高中生已经算是知识分子,大学生更是稀有。2018年,近14亿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3.8年,国民综合素质提升。第三,生活水平,也就是人均国民收入。1949年,人口5.4亿,人均国民总产值只有23美元,人均国民收入只有16美元。中国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很多用品都需要从国外进口。2018年,近14亿人口,人均国民收入为8000多美元,已经成为全门类工业化国家。”

访谈最后,吴教授由衷表达了对祖国的三个祝愿:第一,祝福祖国在未来的发展中,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水平。第二,祝福祖国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民主。第三,祝福祖国完成国家统一,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

 

 

 

Copyright © 2009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学林路2号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