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教坛耕耘不知倦,初心不改永向上——教科院周立人教授访谈记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2-01 浏览次数: 2196

 

20191129日,档案馆副馆长薛艳、美院研究生蒋浩,社发院本科生黄蓉一行人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离休专家周立人教授。在访谈中,周立人教授回忆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在南师的美好岁月,同时也与我们就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勋章的获得者,周立人教授还分享了奖章背后的故事,表达了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衷心祝福。

为国为党献青春 号召捐机助前方

周立人教授192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据周老回忆,自从十八岁走出校园,他便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的一方,跟随着党,走上了一条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人生道路。从19452月开始,周老在苏中抗日根据地与苏北解放区工作了近四年时间,主要是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当时条件艰苦,教师没有工资,只能获得最基础的生活物资补助。同时,周老还一人身兼数职,早上教授民族政治课,下午上儿童课,晚上上妇女班,一天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但也正是这段艰苦的岁月,磨砺了那时仍是青年人的周老师的意志,更加坚定了他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的愿望。

1951年初,周老担任姜堰小学的校长,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已经三个多月了。411日,当时的周老在报纸上读到了魏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内心受到了深深的撼动。413日,周老带领全校师生同各界群众数万人共同迎接志愿军归国代表。志愿军代表在姜堰小学做了演讲,讲述了朝鲜战场的战争形势,提到因为战机的缺乏,志愿军的进攻十分被动,在战场上很难把握主动权。得知这一情况的周老内心十分焦灼,心里期盼着能为志愿军们做些什么。196161日,中央电台播出抗美援朝向全国人民发出“修订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拥军优属”三大号召。周老联想到志愿军代表的讲话,当天也正好是儿童节,于是在心里萌生出一个号召儿童,省下零花钱,给志愿军捐飞机的想法。但是,姜堰小学一个小学的力量是有限的,周老就想,能不能写一份倡议书,呼吁亿万中国儿童共同支援前线,于是,连夜写就了一封倡导全国小朋友捐飞机的倡议书。在几家媒体的帮助传播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浩荡的爱国捐赠运动。据抗美援朝总会统计,到1951925,捐款总计9970元旧币,可购买飞机2481架。这一场捐助给前线的战士们带去的不仅仅是急需的物资,更是祖国人民对这一场爱国保卫战的支持,谈到这里周老师十分动容,向我们讲述着正义必胜,讲述着当年人们满满的爱国情怀。周立人教授的讲述让我们为那个年代的艰辛而动容,对那个年代人民的大义感到深深的敬佩,同时也对今天的和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立体教育首创新 挥洒热血拓新疆

1983年教育改革的大潮刚刚兴起,当时的周老以敏锐的眼光预见了未来建设国家的人才身上所应具有的品质,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周立人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立体教育的构想,在《光明日报》上撰文阐发了有关立体教育的新概念,在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关注。而后,又发布了一系列论文作为立体教育的补充。1984626日周立人教授在《解放军日报》上发表了署名评论文章《立体教育好》,主张在军事训练中广泛采用立体教育。谈到立体教育时,周老连连说这只是微小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大家的谦虚风范。周老说立体教育的构想也是响应了当时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他曾在《南京师大学报》上发表《“三个面向”与立体教育》一文,提出“为此,我们必须把传统教育转化为现代教育,封闭式教育转化为开放式教育,静态教育转化为动态教育,单渠道教育转化为多渠道教育,单层平面教育转化为多层立体教育”。周老凭借他敏锐的眼光,对新式教育进行了深入的钻研,以自己对教育的独到理解,积极为新时代的教育奉献,迎接着教改的大潮。

周老的一生都与教育结缘,19452月,十九岁的他就参加了解放区的教育工作。建国后,担任小学的行政工作,又任《江苏教育》杂志编辑以及江苏省教育厅视导员。1956年考入北师大教育学研究生班深造,在五十年代就发表了数篇文章和论文。在七十年代后期学术环境大为宽松的环境下,先后发表教育论文百余篇,与他人合作编写著作十余本,主编出版了40多万字的教育著作《学校管理学》,8项教育论著获省以上科研优秀成果奖。他的传略入编50多家的人物辞书。从南师大离休后又被返聘五年,培养硕士研究生。正式从南师大离休后,又在老年大学任教,继续在教坛上发挥着光热。从青丝到白发,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周老沿着他的教育学术之路,一路开拓,一路奋斗。在与周老的交谈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这位教育界的泰斗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同时也从周老的学术钻研生涯中获得了许多启示。

情系南师 缘结教科

周老在19785月调入南师,任教育学系学校管理学教授,至今已41年。回忆起在南师的经历,周老说,那是他一生中最快乐最放松最有幸福感的时光。在经历过一系列的动荡后,周老终于在南师安身,找到了学术研究的依托之地。在南师开放自由的环境下,他可以静心地解放思想,研究学问。同时周老还在这里结识了一大批优秀的学者,他们在学术研究中互相勉励互相启发,同时,还依托着图书馆的丰富资料,在教育学术领域开辟了新天地。

对于今日南师的发展,周老更是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周教授希望南师的教师们能不仅教会学生们学习,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管是不是用“立体教育”的名号,都要始终秉持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于广大南师学子们,周老抱有着殷切的期待,希望同学们能多多独立思考,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里,注重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坚持思考,坚持创新。

祖国时时在心中 青春永驻气昂扬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周老获得了党中央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纪念章。周老向我们展示纪念章时,我们发现,纪念章被塑料膜仔细裹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于周老而言,这枚珍贵的纪念章承载了国家对像周老师这样的老一辈工作者的认可。除了个人荣誉之外,周老更多感受到的是国家对老一辈人的关怀。看到国家今日的富强繁盛,周老内心觉得十分的欣慰,与我们交谈时,流露出了对今日祖国的无比赞美之情。于我们而言,我们是直接享受着如今的和平盛世 的,于周老而言,他们的那一代人是伴随着新中国一步步成长的。在他们的眼中,祖国从浴火中重生,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发展,历经一路坎坷,最终有了今日的成就与和平。我们应与周老一样,不忘过去的艰辛,用过去的伤痛勉励自己,同时,又对徐徐展开的未来,怀抱着无限的希望与期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周教授特地作《祖国永远在我心中》诗一首。在访谈时,我们有幸读到了周老的诗作。周老在诗中从战争年代开始回忆,整整满满的三页纸,我们从其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周老的奋斗人生,更看到了这些年来祖国的步步发展。拿着周老的诗作,从这位九十三岁的老人工整仔细写下的字里行间内,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在他心目中沉甸甸的分量,感受到了他的无限情怀。周老在诗中写着“祖国时时在心中,青春永驻气昂扬”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对祖国的这一份热爱,始终是周老持续奋斗的力量源泉,从十九岁到九十三岁,从未变过。

为了我们这一次的访谈,周老提前亲笔写下了七页纸的手稿,在近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周老和夫人对我们的热情,更感受到了一位大家的学术风范和高尚情怀。希望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能够谨记先辈的思想,牢记先辈的贡献,在祖国发展的新天地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披荆斩棘,开疆拓土,从老一辈人手中,勇敢而又坚定地接过祖国建设的接力棒,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建设脚步,共同开创祖国的美好未来!

 

 

(文:黄蓉、沈璐遥,录音整理:王心怡,图:蒋浩)

Copyright © 2009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版权所有
联系地址: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学林路2号 南京师范大学档案馆 210023